标普:中国信用评级为“A+/A-1” 评级展望为“稳定”
热度:★★★★★
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全球评级公司25日说,鉴于中国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并迅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,该机构预测2021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(GDP)将增长8.3%。
标普当天还确认中国信用评级为“A+/A-1”,评级展望为“稳定”。该机构表示,未来几年,中国有望维持高于中等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。
标普此前在其网站指出,在亚太地区,相比一些疫情严重的国家,中国以及其他几个亚洲较发达经济体恢复势头明显较强。从行业看,零售、电信等行业今年将完全恢复,但航空业等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恢复。
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18.3%。2020年,中国GDP增长2.3%,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。(来源:新华信用)
广东:实施产品质量失信记分和分类监管
热度:★★★
为切实解决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不落实等问题,日前,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了《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监管规范》(以下简称《规范》),从2021年6月5日起正式实施产品质量违法失信记分制度,并依据产品质量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分类监管。目前,初步建立了20627家企业的产品质量信用档案,其中2230家企业产品因失信被记扣分。
据了解,《规范》首次在产品质量监管中引入信用约束机制,围绕产品质量实施专项量化评价。纳入信用评价的对象既包括产品,也包括产品的生产者、销售者。评价的产品既包括产自本省的产品,也包括产自全国以及国外的产品;采集的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包括全国各地的产品质量监管信息。将信用约束机制与产品质量监管有机结合起来,进一步强化经营者质量责任和管控意识。
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日常采用“双随机”及“反应式”监管措施,对产品和产品经营者予以监管,对发现存在信用风险的产品和经营者,及时进行信用分类评价,根据其信用风险等级渐次加大监管资源投入,构成一个具有风险聚焦功能的产品质量信用监测体系,确保及时发现、及时化解系统性产品质量信用风险。
另外,对发现存在主观故意、产品质量屡次不合格等严重违法失信情形的,从重扣分;对经营者处于D类(严重失信)等级状态的,其违法行为可依法适用“情节严重”的情形从重处罚,此举可解决以往对累次违法的企业因缺乏认定“情节严重”法定依据而难以实施吊销营业执照等执法难题。(来源:中国消费者报)
山东济南:信用分低的企业将被限制拍地参与招投标
热度:★★★
“一处失信,步步难行”的诚信大网再次织密。近日,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,今年年底前,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,初步建立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。对严重失信企业实行政府网站公示、列为重点监管对象、限制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以及参与相关招投标等。
实施方案中纳入信用管理的共有七种,分别是:土地市场信用、矿业权市场信用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信用、规划编制领域信用、建筑工程规划管理领域信用、自然资源工程项目信用、中介服务信用。
其中,取得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人和其他组织,对其是否依法取得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、及时缴纳土地出让金、依法依规开发利用土地、严格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和监管协议约定的义务等情况进行信用管理。这意味着,在土地供给端给开发企业戴上“信用紧箍”,参与土地招拍挂以及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,开发企业如有合同违约或失信行为,将留下“信用污点”。
根据实施方案,信用信息分为良好、不良和严重不良三类,并进行分值管理,形成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,建立信用档案库,包括行政许可、资质认定、履行合同状况、行政处罚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等。
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实行优先享受容缺受理、告知承诺、行业表彰奖励等激励措施;严重不良或不良信用减分累计满40分的信用信息,经汇总后报市信用平台。(来源:济南日报)